您目前的位置: 首页» 学生工作» 本科生

我为什么来首师大学地信——赵子豪

  

  我初识地理信息系统于2015年春,高一地理课。3S技术——地理信息系统、遥感、全球导航卫星系统,空天地集成,建设智慧城市,服务百姓生活;电子地图、手机导航,渗透于日常的方方面面,发展潜力十足。尽管这一章节只讲了5分钟,但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三百六十行,将来就搞GIS这一行!”

  “首师大16年成立了国际学院,只有地信和遥感!”“首师大的校长就是搞地信的!”“首师大的地信专业排名特靠前!”“首师大地信有好几个高大上的重点实验室,名字听着就强!”——好家伙,首师大,我来了!2017年9月,顺利入学首都师范大学地信国际学院地理信息科学专业。

  

  就读于首师大地信专业,专业课程给我的第一感觉是环环相扣、由浅入深。大一,3S技术基础理论课,带我领略了3S技术的魅力;C语言课,带我步入计算机程序设计的殿堂,感受程序自动化的魅力,同时为贯穿后面三年的计算机编程打下坚实基础。逐步地,各类“原理与方法”课程,让我深入了解学科相关知识,学习学科前沿技术,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是让我受益最多的一门课,把理论应用于实际、让方法与生活接轨,让我真切地体会到GIS的韵味。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课程之外,丰富的野外实习让书本上的知识来的更为生动、记忆得更加深刻。地图学实习,我们带着GPS接收机和记录本跑大山,记录下所经之处的植被覆盖,将之绘制于地形图之上;地质地貌实习,我们前往秦皇岛柳江盆地及北戴河海滨,观察地质构造与地貌形态,分析区域亿万年来地形、海陆的变化,感叹自然的力量;大运河区域地理综合实习,我尝试运用GIS分析运河名城临清的旅游开发潜力;野鸭湖3S综合大实习,综合运用三年来习得的知识与技能,全面考验并提升了我的专业技能。

  

  俗语云,人无压力轻飘飘,井无压力不出油。大一与大二课业负担极为繁重,但最终换来的是自大三开始的硕果累累。2019年9月参赛的超图杯竞赛,将大运河综合实习的成果丰富为参赛作品,获得该国家级赛事的优秀奖;凭借较为扎实的GIS空间分析能力,在学校地理信息应用创新大赛中获得特等奖,并被选拔为全国大学生GIS应用技能大赛队长,于11月带领队员获得该赛事全国二等奖,并于次年11月再次带领队员参赛,获得全国一等奖的好成绩。在测量学课程中,我使用到了激光点云扫描仪,仪器的工作原理在我心中留下印记。2019年10月,听闻物理系举办校级物理实验竞赛,赛题是搭建实验装置完成物体的空间定位,我“依葫芦画瓢”,基于单片机搭建并编程实现了一套简单的激光定位装置,一举获得校级一等奖,并被推荐参加11月的市级竞赛,再获市级一等奖。

  

  我所获得的荣誉充分证明了我的个人能力,并获得了老师的认可。疫情期间,老师给了我参与为北京市教委紧急制作在京高校大学生全国分布地图的机会,助力复学返校工作。我非常荣幸地成为参与该项目的唯一本科生,为疫情防控与北京高校开学工作做出突出贡献。随后,跟随老师参与了一项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充分锻炼的自身的能力,与同学合作完成了任务。最终,我凭借着学科竞赛中获得的累累硕果、疫情期间的社会贡献、较强的科研能力以及高达4.40的学年GPA等等,获得2020年度国家奖学金。

  

  首师大为我的学习生涯提供了大量帮助、支持与机会。在这里,老师亲切和蔼、关注学生,课程安排合理紧凑、内容丰富,学科竞赛各式各类应有尽有,科研实践机会数不胜数。它好比一座宽阔的通天爬梯,尽管要付出辛苦,但是只要依靠着首师大地信国际学院的平台向前奋进,总能达到更高的高度,收获更不一样的风景。我想,这应就是我为什么要来首师大学地信的更深刻的理由。当走近一栋宏伟的大厦,将感受到它更加宏伟。凭借着较好的学习成绩和科研能力,我获得了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的机会。我将坚定之前的选择,继续在首师大学地信,再来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