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目前的位置: 首页» 学生工作» 本科生

风雨出国路——郑安然

基本信息

姓名:郑安然

专业:地理信息科学

GPA:4.29/5

托福:108

GRE:320

交换:美国北伊利诺伊大学交换两年,期间GPA 3.95/4

科研:中科院青藏所,学校项目,一作ijerph在投

实习:中国测科院、深圳衍界咨询、数城未来、航天宏图

获奖:学校二等奖学金、全国大英竞赛三等奖、若干校级英语&体育比赛小奖

升学:宾夕法尼亚大学 城市空间分析专业

北伊利诺伊大学校园

申请动机

        早在大一,我就想明白了四年后的归宿,就是出国。之后我的大学四年,一切努力都是围绕着出国展开的,包括刷GPA 、考托福GRE、 做科研刷实习…大四在突如其来的保研名额面前依然选择了出国。我是个做事有始有终的人,如果我没有选择出国, 那沉没成本太高了,我会对此非常遗憾。而且我也有考虑到国外疫情的严重性,考虑到了很多风险,但是我个人觉得我所收获的绝对是值得承担这些风险的。而且我在海外学习的两年体验还不错,虽然去了才知道,美国有太多不如中国的地方了,但这段经历还是很宝贵的,在国外发现自己还是个耐得住寂寞不恋家的人,以更加坚定了要去国外念书。考虑到了方方面面的因素,我个人觉得还是没必要这个时候放弃自己坚守了很久的梦想,所以就赌了一把,而且很幸运地赌赢了。

申请季心路历程

这是我准备留学申请的一个大概时间线:

大一大二:刷GPA 考GRE 出国交换

大三上学期:考托福 刷GPA 选校

大三下学期至暑假:刷科研实习 准备文书素材 开始撰写文书初稿

大四上学期:网申 打磨文书 继续刷科研实习

       刚开学,申请季也拉开序幕。那时的自己斗志昂扬,心比天高,疫情并没有打消出国的初心,每天都在神采奕奕的写文书,于是毅然放弃了保研名额,之后看到朋友圈那么多保研上岸的人,非常羡慕,有种说不出的滋味,感觉自己好像选择了更难走的路。我知道,这时我已无需满足他人的期望了,我只需自己对得起自己。既然在出国这条路上已经走了很远了,那么最后一小段路为什么不再坚持一下呢?说不定,路的终点就是藤校呢。

       英国和新加坡的学校都是先到先得,早申有优势。而最想去的常青藤大学是在次年一月才截止。所以在一开放申请通道的时候我就交了英新申请,我先申的曼大和爱丁堡,在一个月之后申了自己比较匹配的伦敦大学学院(UCL)和新加坡国立大学(NUS)。最后在十二月陆续递交美国大学的申请。那段日子是我大学期间最忙碌最心累的时光,一边实习,一边做着毕设,一边改文书,还每天都活在没学上的焦虑中,在压力最大的时候我一遍遍地给自己打气,告诉自己这是属于我自己的一场战争,熬过去就赢了。后来,我逐渐认清现实放弃幻想,通过不断地干活让自己不那么焦虑,去改变能改变的,接受改变不了的。

       我的第一个offer来自保底校,心里有了一丝安慰,之后相继来了比较想去的NUS和UCL。最后在过完年后,拿到了宾夕法尼亚大学的offer。在申宾大之前,我就有了NUS的offer,所以就以一种买彩票的心投了宾大,某天半夜十二点收到了系主任的邮件,看到第一句“Congrats”有点泪目,感觉申请季,乃至大学四年所有的努力终于得到了回报。

       到了3月,接二连三的offer就像鹅毛一样飘到了我的邮箱里,南加州大学、密歇根大学、纽约大学、康奈尔大学…4月初,在伦敦政经学院搁了三个多月的waitlist里放出来转正,没有拒信的申请季圆满结束。

       2020年有太多变数了,突如其来的疫情会影响很多人的选择,但没能影响我申藤校的信念。非常感谢这一路所有帮助过我的老师、前辈和朋友,也感谢自己曾在申请季拼过命。

自我复盘

       我想谈一谈我的优点与缺点,虽然申请结果很圆满,但过程并没有很完美,有太多可以做的更好的地方了。

我的优势在于:

1.GPA高。在大一的时候我就特别看重GPA,final期间几乎能住在图书馆肝,所以从大一开始,我的成绩就是top。

2.有两年的海外交换且成绩不错,拿了海外老师的推荐信。现在回想起来这一点太重要了,在申请的时候有长时间交换经历会比纯陆本有优势。

3.文书准备的比较用心,为了避免被中介前篇一律的文书坑了,我的文书90%的工作都是自己完成的,几乎每个学校都写了不一样的版本。八月初就开始写保底校的初稿了,一直写到了次年一月投了最后一个的项目,中间少说也改了十几遍了。

下面说说我的劣势吧:

1. 专业知识没学扎实。四年下来,感觉除了GIS软件还比较熟练其他都没学精。特别是编程,在找实习的时侯发现编程比想象中的重要太多太多了,然而没学好,还是停留在简单的可视化和数据分析。

2. 过于重视分数而忽略软实力。大二大三没有什么职业规划,没能把时间充分利用起来参与更多竞赛/科研/实习,很羡慕从大二开始就着手参与科研竞赛的同学,事实证明,他们现在也有着十分光辉的履历。相比国外,国内的实习、科研、竞赛资源都非常丰富。国外的资源比较有限,也可能是我没有用心发掘并争取吧。

3.  时间安排不够合理。在语言考试上浪费了太多时间,和GRE死磕了好几个月最后也没考到330。我并不是英语很有天赋也同时很擅长考试的人,努力了不一定会取得理想的成绩,但是不努力一定不会。

申请心得

       申请是一场硬实力与软实力的考验。硬实力指的是标化成绩(GPA、托福、GRE),软实力指的是科研、实习、竞赛等与专业相关的活动。硬实力(尤其是GPA)决定申校下限,软实力决定申校上限,从出国申请硕士研究生来看,硬实力比软实力重要,但是从长远目标来看,硬实力和软实力,过程与结果同等重要。所以,有意愿出国的学弟学妹们一定要做好时间规划,尽量保证硬实力要够硬,软实力也不要拖后腿。具体来说,对于打算出国留学的同学,有以下几点建议:

1. GPA真的很重要,尤其是专业课GPA,能刷多高就刷多高。

2. 托福比GRE重要,但是两者过线就可,没必要浪费大量时间刷分,语言底子一般的同学最好早点准备。

3. 跟专业课老师好好相处搞好关系,上课坐第一排,下课有问题别不好意思求助老师,作业考试更是要用心对待,利用好他们可以提供的科研实习资源。

4. 强烈建议大四上学期已经考出语言的同学不要依赖中介,自己构思自己撰写文书,再找靠谱的机构润色,初稿最好不要找人代写,因为没有人比你更了解自己。

5. DIY申请比较耗时,自己需要上心的事情很多: 选校、写文书、填网申……但是经历了这个过程会成长很多,一方面能锻炼自己搜集信息、独立思考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改文书的过程也是好好自我反思的机会。

       总之,申请的结果固然重要,但申请季的意义远不止拿到offer,而是过程,经历了这个过程能成为一个更勇敢的人,去面对以后更多、更大的挑战。

       如今的我即将再次远行,在去往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全新征程前,回首四年的大学时光,我感到非常充实幸福,很荣幸能在首都师范大学和北伊利诺伊大学遇到了这么多优秀、温暖、可亲可敬的老师与同学。首师大给了我一个很好的出国交换经历,庆幸的是,我也把握好了这个机遇,最后把这个机遇变成了命运的恩赐——收到了宾夕法尼亚大学的offer。总而言之,落子无悔,感谢遇见。

黄石公园

科罗拉多大峡谷

大提顿公园

芝加哥水族馆

加州一号公路